正文
2022年7月湖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7月份是我省的梅雨期和盛夏期,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时期和防汛抗旱的关键期。受拉尼娜事件和大气环流综合影响,今年我省梅雨季呈现“入梅早、出梅早、梅雨量少”的非典型特征。入梅以来,我省先后经历了6月18~20日、23~24日和26~28日3次集中降雨,暴雨“点强面弱、分散性分布”的特点放大了其至灾能力,截至6月30日,梅雨已经造成全省64.3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8.55千倾,因灾倒房137间,直接经济损失6.29亿元。预计,7月2~4日我省还将经历一次集中降雨,7月上旬出梅。从目前情况及走势看,今年弱梅少雨已成定局,旱涝并存、多灾链发的情况可能成为今年汛期的主要灾情形势。具体分析,7月份,我省自然灾害风险呈抬头趋势,主要是防汛抗旱情况复杂,短时强对流天气难以预测,高温热浪、暴雨洪涝、山洪泥流等多灾并发链发的风险高。
全省江河湖库总体运行平稳,但区域性洪涝和干旱灾害均有可能发生。6月以来全省平均累计降水量152.8毫米,较常年同期略偏少,相对缓解了主汛期的防汛压力,截至6月30日,长江中下游干流宜昌至九江各站以及汉江中下游干流黄家港至汉川各站的水位均在设防线以下,省内主要中小河流水势平稳,大型湖泊与水库水位均在汛限以下,当前气象水文情况总体利好后期防汛。预计,7月份长江中下游宜昌至九江段水位与常年同期相比将会有所下降,汉江中下游水位略有上涨、但总体可控,省内重要中小河流清江、汉北河、府澴河、沮漳河等来水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梁子湖、斧头湖、洪湖、长湖、汈汊湖等重要湖泊来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也偏少。综合分析,7月我省出现全域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不大,但防汛抗旱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旱涝急转的风险突出。一是防汛压力可能会局部加大。7月我省防汛进入关键期,虽然当前全省汛情较为平稳,但受上游降雨及两湖流域来水等因素的影响,入汛以来我省江河湖库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位运行的状态,如遇突发暴雨等情况,汛情有可能在局部恶化。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等地,湖库蓄水总体偏多、调洪能力差,中小河流河网密布、抗洪能力弱,更易出现各种险情。二是部分地区要关注旱情的演进。入汛以来,我省总体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尤其鄂北岗地和鄂东部分地区异常偏少。受持续降水偏少和晴热高温天气共同影响,6月以来,十堰、襄阳、随州等地出现明显的气象干旱,对鄂北春玉米抽雄吐丝、夏玉米播种出苗、红薯栽插造成一定影响。7月我省降水总体偏少、气温偏高的现象将会持续,旱情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各地要高度关注旱情的发展,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做好蓄水保水工作,防止区域性高温少雨酿成旱灾,特别鄂东北北部和鄂北岗地等高温少雨的地区要重点做好防范。三是出梅后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的情况。预计今年7月,我省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1~2℃,其中鄂东偏高1~2℃;降水除鄂西北西部稍偏多外,其他大部均偏少,这种气象特点极易酿成“一雨成涝、一晴成旱”的情况,特别是出梅以后,全省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少雨的气候过程,旱涝急转的风险大。
强对流天气导致的多灾链发的情况成抬头趋势。7月我省夏季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和升温都有可能达到峰值,以短时强降水、龙卷风、雷电、冰雹等为表现形式的强对流天气可能呈现多发、突发、频发的态势,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强的破坏力,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是高温热浪天气可能对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6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27.0℃,较常年同期偏高1.8℃,排历史同期第2位,6月5~8日、13~17日、21~26日先后3次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全省314站次最高气温超过35℃,6月24日郧阳极端最高气温达41℃,这些极端情况提示我们防高温热浪、防极端酷暑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是今年盛夏季节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鄂东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且城市相对集中、人口密集度高,更易形成热岛效应,应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各项准备。二是突发性极端强对流天气可能以多种形态出现。综合今年以来的自然灾害形成趋势以及7月的气象水文等情况,“龙卷风”、“陀子雨”以及雷电大风等极端强对流天气会更加活跃。这些极端气象现象,来势凶猛、破坏力大,且成因复杂、难以准确预测,越来越成为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的重要课题。各地各部门务必深刻汲取去年“5.10”、“5.14”武汉极端混合强对流天气以及“7.20”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8.12”随州柳林特大暴雨山洪灾害等历史经验教训,高度关注气象变化、加密加快短临预警预报、丰富应对手段,以快速发现、迅速预警、及时应对的工作态势,化解极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暴雨、大暴雨及其衍生灾害的应对,切实消除突发天气情况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三是多雨地带多灾并发风险高。主要是鄂西北等多雨中心,集中连片的强降雨,易造成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多灾并发链发的情况,也可能加大中小河流、湖泊、水库的防汛险情;同时这些多雨地带由于长期受雨水浸泡与冲刷,地质结构发生改变,在短时暴雨、大风、激流等强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区域极易形成滑坡、崩岸及泥石流等多种灾害。
森林火险、地质灾害总体平稳。森林火险方面。当前梅雨期的降雨加重了林区湿气,植被含水量高不易燃烧,有效地降低了我省森林火险等级。综合分析,7月份全省整体森林火险等级较低,但相较6月份森林防火任务会有所加重:一是7月份正值农事“双抢”季节(早稻抢收、晚稻抢插),农事用火可能增多;二是学校陆续放暑假、我省恢复跨省团队旅游业务,省内旅游景点可能进入游客流量高峰期,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三是盛夏季持续晴天和高温可能会在局部局地推高森林火险等级。地质灾害方面。总体上看,7月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与6月基本持平,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规模以小-中型为主。具体分析,一是全省丘陵山区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总体较高;二是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岩溶塌陷灾害风险受局部水动力循环活动加强影响,发生的可能性也呈上升趋势;三是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清江库区处于水位消涨较频繁期,库区周边及涉水库岸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附图:
1.湖北省2022年7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图(%)
2.湖北省2022年7月气温距平预测图(℃)
3.长江流域2022年7月降水趋势预测图(%)
附图1.湖北省2022年7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测图(%)
附图2.湖北省2022年7月气温距平预测图(℃)
附图3. 长江流域2022年7月降水趋势预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