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石市2024年10月份暨10.1期间自然灾害
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为提高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近日组织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对2024年10月份暨10.1期间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通过会商形成以下报告:
9月1~28日,我市平均气温28.6℃,与常年同期偏高3.5℃。月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黄石39.8℃、大冶39.8℃、阳新40.3℃。全市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其中黄石26.3毫米、大冶26.6毫米、阳新2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平均降雨日数5天,较常年同期偏少2.8天。
预计10月我市平均气温20℃左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左右;降水量50~5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成。10月主要降水过程大致时段:9-10日、15-16日、19-21日。“十一”假期期间天气以多云为主,10月1日:多云,气温16~25℃;10月2日:多云到晴,气温14~25℃;10月3日至5日:晴到多云,高温25~26℃,低温13~15℃;10月6日至7日:多云,高温26~27℃,低温17~18℃。经综合分析预测,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较低;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发生M4.0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需防范阶段性干旱,局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的不利影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积极落实灾害防控措施。具体如下:
截至9月30日8时,全市重点河湖库水位较历年总体偏低,受三峡下泄流量和区间来水影响,预计未来长江黄石港站水位呈下降趋势。各地各单位要持续抓好蓄水保水工作,坚持蓄水保水与开源节流并重,要测算好抗旱用水水量和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做好当前和长远供水计划,处理好近处与远程供水矛盾。同时,加强天气观测,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设施,采取水库放水、湖泊蓄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等调水措施,充分利用好汛末雨洪资源,统筹做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地质灾害风险较低。预计10月份我市地质灾害风险性整体较低,但我市丘陵山区特别是居民建房、工程切坡等地段在局地强降雨条件下有发生小型滑坡、崩塌的可能,受地下水波动影响,大冶等矿集区有引发地面塌陷的可能,需加强防范。要抓实抓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重点对农村房前屋后、山区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在建工程等高风险地段加密巡查排查,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要果断采取临时避险处置措施,严格按照“八个应转尽转”要求转移受威胁群众,对地质灾害风险尚未解除的,要防止人员回流,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森林火险等级较高。10月份持续干旱少雨天气,我市森林火险等级为较高危险(三级)。国庆假期进山入林游玩人员剧增,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加上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大量树木折断,林内可燃物大量增加,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大火,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复杂。各地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执行林长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要大力开展防火宣传,充分利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标语横幅、短(彩)信、电视、网络、微信、短视频等媒体,广泛开展防火知识宣传普及,切实将森林防火宣传延伸到基层、到社区、到民众,打通防火宣传最后一公里。要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在重要林区主要入口设卡值守,加强防火检查和日常巡护,严防携带火种上山。加强林区及林缘地带农事、民俗、生产、生活和出游用火治理力度,严防火种上山入林,坚决避免野外违规用火引发火灾火情。
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经济社会活动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农业生产方面:10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要做好抗旱秋播工作。当前中晚稻收割与油菜播种并行,需防范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要加强农机调度,抢抓晴好天气进行中晚稻收割,确保颗粒归仓。要督促指导油菜播种,确保完成播种任务。抓好水稻第五代稻飞虱防治,降低损失。做好田间管理,移栽油菜苗,应栽尽栽,精准调度水源保灌溉,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交通出行方面:据交通运输部研判和预测,国庆黄金周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0.7%,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9.4%,给假期交通运输保通保畅、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压力。要结合国庆假期特点,对客流、车流、物流等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制定防范应对方案,优化运力投入,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加大国省干线巡查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处置,确保公路安全畅通。文化旅游方面:国庆假期庆祝活动多,将迎来出行高峰、旅游旺季,公共文化场馆、文博保护单位、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等需做好安全保障工作;A级景区加强涉水、临崖场所、高风险游乐项目的安全管理,如遇极端天气做好安全风险提示警示,采取关闭A级景区、分流游客等措施,做好游客和员工的避险、救护、疏导和转移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