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石市2024年12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为提高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近日组织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对2024年12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通过会商形成以下报告:
11月1-29日,我市平均气温15.4℃,较常年同期偏高2.2℃。全市平均降水量9.1毫米,其中黄石6.5毫米、大冶9.1毫米、阳新1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9成。
预计12月我市降水偏少,降水量25~3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成。气温偏高,平均气温8℃左右,较常年同期偏高约1.0℃左右。12月4-5日、9-10日、中旬后期、下旬后期有4次冷空气活动。综合分析预测,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秋冬连旱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地质灾害风险较低;发生M4.0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需防范低温冰冻、干旱、雾霾等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的不利影响。具体如下:
截至12月3日8时,全市重点河湖库水位总体平稳,部分站点水位偏低。受三峡下泄流量和区间来水影响,预计未来长江黄石港站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要持续抓好冬春农闲的“窗口期”,查摆水利薄弱环节,补齐水利工程短板。进一步谋划好山洪沟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现代化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在建水利设施工程建设进度,提高水利抗灾减灾能力,打牢防汛基础。
森林火险等级较高。12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森林防火较为不利,加上去冬今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林内可燃物增多,12月份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各地要压紧压实防火责任,严格执行林长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标语横幅、短(彩)信、抖音、微信等媒体,广泛开展禁火令、防灭火常识、法律法规和避险知识宣传普及,切实将森林防火宣传延伸到基层、到社区、到民众,打通防火宣传最后一公里。要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强对林边村、林缘户、林中人和特殊人群管理,严防火种上山入林,坚决避免野外违规用火引发火灾火情。要做好应急处置,森林防扑火队伍要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做好机具装备的维保工作,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实现指挥、力量、装备靠前,遇有火情,快速出动,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地质灾害风险较低。预计12月份我市地质灾害风险性相对较低,但我市丘陵山区特别是居民建房、工程切坡等地段在局地强降雨条件下有发生小型滑坡、崩塌的可能,受地下水波动影响,大冶等矿集区有引发地面塌陷的可能,需加强防范。要抓实抓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重点对农村房前屋后、山区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在建工程等高风险地段巡查排查,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要果断采取临时避险处置措施,严格按照“八个应转尽转”要求转移受威胁群众,对地质灾害风险尚未解除的,要防止人员回流,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经济社会活动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农业生产方面:12月,小麦油菜已全部播种完毕,油菜正处于苗期、小麦处于苗期至分蘖期,需重点防范低温冰冻天气、干旱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要抓好田间管理,做好“三沟”配套,适时采取灌水保温、中耕划锄等措施,合理调节土壤墒情,提高作物根系活力。因苗施策抓好田管,确保安全越冬。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重点做好大棚加固防风及设施蔬菜保温防冻工作,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和稳产保供。交通出行方面:需关注道路结冰、雨雾天气对交通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冬季物流领域高位运行,交通运输压力增大,需加强恶劣天气交通管理。加大对国省干线等重点路段巡查排查,加强临水临崖、桥梁隧道、连续长下坡、急弯陡坡等易结冰路段的隐患治理和预警提示,保障群众冬季行车安全。督促指导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和公路养护部门做好除冰除雪“三备”工作。文化旅游方面:要抓好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文博单位、文化市场经营场所、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等场所的消防安全,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等安全管理。强化特种设备和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游乐设施检测检修,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